特色博客

博客

Reaction Kinetics Part 4: Half Life – The Theory

反应动力学第 4 部分:半衰期 - 理论

半衰期的概念常用于 A Level H2 化学教学大纲。我们很多人都知道1的半衰期 有序反应是恒定的,但为什么它是恒定的呢? 常量是什么意思? 那么其他订单呢? 什么是半衰期( t 1/2 )?是反应物浓度达到原来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。 确定半衰期。 对于零级反应 对于以下反应中的反应物A, αA→βB速率 = k[A] 0 = k 由于 [A] 的瞬时变化率 = d[A] / dt ([A] 与时间图的瞬时梯度(有负号)) – d[A] dt = k(因为... 阅读更多
Stoichiometry IV : A levels H2 Chemistry 2008 Paper 1 Q2: Lord Rayleigh and his “Atmospheric Nitrogen”.

化学计量 IV:A 级 H2 化学 2008 年论文 1 Q2:瑞利勋爵和他的“大气氮”。

回想一下氯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: 对于以下的混合物 35氯和 37 Cl 同位素,丰度比为 3:1, Cl 的 RAM = (3(35)+1(35))/(3+1) = 3/4(35)+1/4(37)= 35.5 讨论: 如果混合物的组分不发生反应,这通常是计算混合物平均性质的可接受的方法。 那是 : 平均性能 = Σ(i 的摩尔分数) x (i 的性能) 应用 不同聚合物链长度的聚合物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。 液体或气体混合物的平均密度或粘度。 平均空气先生 这种数学方法称为加权平均计算。 您可能会问:但是这个概念在... 阅读更多
Reaction Kinetics Part 3: Pseudo Order Reactions

反应动力学第 3 部分:伪序反应

单击此处查看反应动力学第一部分:速率方程背后的真相 II 在测定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时,常用的技术之一被称为过量法。考虑一个假设的反应: 2A (aq) + B(aq) → 3C (aq) …………(1) 速率方程可以写为 比率 = k[A] m [B] n 假设随着反应的进行,反应速率最容易通过测量在反应的不同时间形成的 C (g) 的体积来跟踪,并且如果我们仅用一定浓度的 A 和 B 进行 1 次实验,并遵循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得到了一个典型的产物图,其中速率在开始时最高,而当反应结束时速率=0。 只有一张图,我们能找到A和B的阶数吗? 当然不是!... 阅读更多
Energ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Part II: How to Handle Unusual Questions?

能量学和热力学第二部分:如何处理异常问题?

大多数问题是在预试或 A level H2 化学考试中出现的,通常涉及大多数学生熟悉的标准定义...... 例如溶液的焓变、形成、燃烧等。然而,偶尔会有一些完全不同的问题,因此,许多学生会脱离他们的舒适区,在构建能量循环时遇到问题。 一个例子可以在 VJC 2012,论文 3:以下是一些涉及锌化合物的热力学方程。 ZnO(s) + 3C(s) ® 碳化锌2 (s) + CO (g) …… (1) ΔH θ = +462 kJmol -1 ZnO(s) + H 2 O (l) ® 锌(OH) 2 (s) ………(2)... 阅读更多
Reaction Kinetics Part 2: The Truth behind Rate Equations II

反应动力学第 2 部分:速率方程背后的真相 II

在前面关于速率方程的讨论中,涉及的要点之一是速率方程中速率的定义。术语“速率”是指瞬时速率,而不是平均速率。然而,在没有瞬时速率数据的情况下,可以使用平均速率来近似瞬时速率……平均速率的时间范围越小,近似值就越好。 让我们看一下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2A (aq) + B(aq) → 3C (aq) …………(1) 正如上次讨论中提到的, – ½速率 A = -速率 B = ⅓ 速率 C 比率 A = k A [A] m [B] n速率... 阅读更多
Reaction Kinetics Part I: The Truth behind Rate Equations

反应动力学第一部分:速率方程背后的真相

许多 A Level 学生声称他们对本章没有太大问题,因为他们可以很好地处理标准问题。 然而,当人们更深入地探究细节时,理解上的差距就会显现出来。其中之一是速率方程(或速率定律) 速率方程:它是什么? 对于假设的反应, 2A (aq) + B(aq) → 3C (aq) …………(1) 我们注意到,每 2 摩尔 A 发生反应,1 摩尔 B 就会发生反应,形成 3 摩尔 C。 因此, A 消失率 =... 阅读更多
Mystery of Prussian and Turnbull’s Blue Revealed (Part 2)

普鲁士和特恩布尔的蓝色之谜揭晓(第二部分)

晶体结构 在普鲁士蓝讨论的第一部分中,我们注意到 普鲁士蓝 (PB) : Fe III [Fe II (CN) 6 ] – (也称为亚铁氰化铁)特恩布尔蓝 (TB) : Fe II [Fe III (CN) 6 ] – (也称为铁氰化亚铁) PB的结构如下图所示: 每Fe 2+ (黄色)被 6 CN 八面体包围– 配体。配位键由 C(蓝色)与... 阅读更多
Stoichiometry Part III: Tackling Redox Stoichiometry

化学计量第三部分:解决氧化还原化学计量

A-level化学初级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是氧化还原计算题。 此类问题通常出现在卷 1 (MCQ) 中,仅允许 1.5 分钟解决。 它有时也会出现在论文 2 和论文 3 中。看一下其中的一些问题,就会发现提出问题的模式: 例子: 1. CJC 2012论文1 亚碲矿矿物 TeO 2 (Mr=160.0)常用于制造光纤。结果发现,1.01g TeO 2 在矿石样品中需要正好 60 cm 3 0.035 Moldm -3酸化 K 2 Cr 2... 阅读更多
Chemical Equilibria Part II: The Truth Behind Le Chatelier’s Principle: Temperature effect

化学平衡第二部分:勒夏特列原理背后的真相:温度效应

单击此处阅读化学平衡第 I 部分:解决标准 A Level/Prelims 考试问题 勒夏特列原理首先在中学教授,并在 A Level 化学中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。虽然许多人都知道其原理是什么,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是如何影响温度变化的。 温度对可逆反应的影响可以通过平衡位置的变化和平衡常数 K(Kc 或 Kp,如果分别以浓度或分压表示)的值来看出。 考虑可逆反应: kf 甲+乙 ⇌ C ΔH>0 kb 其中 kf 和 kb 分别是前向和后向速率常数。 考虑平衡位置温度的升高。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平衡位置向右移动。 A level化学老师的理由:... 阅读更多